当他最后为自己取名“青瓜”的时候,他正在一步一步地攀向自己心灵世界的峰巅!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宁波初三的小帅哥青瓜,跟史老师在网上学习,已经三年了!
他的网名,仅我记得的就有“世界巅峰”、“蓝田日暖”、“青瓜”这三个。
中学五期开学伊始,许多童鞋“意外地”发现:“士别三日,当刮目看青瓜!”青瓜的文章,仿佛一夜春风来,条理清晰,有理有情,读来简直万树梨花开。
可是,在史老师看来,这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个寒假,青瓜童鞋把中学四期重新听了一遍,并补写了所有的作业(只有一篇,他说忘记存在哪个文件夹里了,暂时找不到了),不仅如此,青瓜童鞋从一开始,就听取史老师的建议,他在听中学系列课的同时,认真地听“从小学读到大学”的课程。
更难能可贵的是,两年前动情地写下题为《有你真好》的家长作业的青瓜的妈妈,三年来,从猿辅导到cctalk,从中学课到“从小到大”课,她一直陪孩子听课(事实上,比孩子听的还要多,因为,她还听了史老师的家长课),并且,和孩子一起写作业!本辑中的彩蛋,就是青瓜妈妈的作业呦。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和努力分不开,无论是树上的卡夫卡,还是芝士,还是小狼,小柳,小顾⋯⋯莫不如此!
相信你们读完青瓜中学四期的作业辑后,也会像他一样,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青瓜
《中学综合读写课》第四期
作 业
第一讲:“我想我应该老实一点”
作
业
❶ 建议多读几部王朔的小说,短中长都读一读;
❷ 建议看一下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一下影片的剧本与小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❸ 诚实地回首往事,有没有那样的一段(或者是几段)经历,你希望改写它,你希望它的本来面目不是“那样”而是“这样”,因为,“这样”会让你感觉好受一些,“那样”却让你不堪回首……你可以采取一些艺术手法,艺术地写出你的“这样”以及“那样”,你也可以“老实”地写一篇自述,重新认识一下自己。题目自拟,字数不限,提交作业帖。
那个背着棍子的小孩
初一,一个背着木棍的小孩在学校过道的走廊里畏手畏脚地走着,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走向办公室。
事实是这样的,他在一个晚自习时和同学在辅导室玩被老师发现,老师罚他背着他曾用来打耍的木棍。为此,他背着这根耻辱已经两天了。这两天,他待在嘲笑和同情的牢笼中,无法逃脱。
那个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和同学在自习室的桌上写着作业,桌边传来几声敲墙声,他和同学对视后,反向敲起了墙,玩着玩着,开始大吵大闹,隔壁引来了老师,他们也并没有察觉。
“我们别吵了。”一个同学说道。
“对,他赞同地说。
“没事”,别的同学说,这里老师不会来管的。
喧闹充斥着教室,他看着同学随手拿起身边堆积的风车,拆掉风车,留下一个木棍,开始挥舞,假装自己是一个少林武僧。将其他同学丢过来的一个个纸团精准打回,别提多威风了。踏出校门时,他满面愁容。
第二天,老师将他叫出去,他一脸茫然,不知自己做了什么。当老师说他敲墙说话影响了纪律。是他吗?不是隔壁先敲墙的吗?他争辩着,老师一脸茫然地回答,他们都说是你敲的。
这里,我不该继续说谎了。那个他就是我。昨天,我拿着木棍敲了墙,引起辅导室的争端。这场喧闹是我引起的,我在辅导教室敲了墙,耍起棍法,大放厥词说老师不会来的。
于是我背了三天的木棍。
这便是我的经历。
很短的一个故事。故事里,有撒谎的“我”,有直面问题的“我”,也有被羞辱的“我”。这个故事,青瓜平静地讲述,这种平静,足以让许多从教者面红耳赤——难道这种羞辱学生使其畏缩抬不起头来的行径也配叫做“教育”吗?
然而,你们又有谁知道呢?青瓜写的这个故事,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在史老师第一期家长课上,征得当事母子的同意,我们曾经一起分析过这个案例⋯⋯
第二讲:“你们盛开,你们凋零”
作
业
❶ 读海明威长篇小说《老人与海》,体会其“冰山原则”、象征手法;
❷ 以下作业二选一,题目自拟,字数不限,提交作业帖。
尝试采用“冰山原则”,写一个故事,可以是虚构故事,也可以是非虚构故事,不一定采取对话的方式;
使用象征手法,任选题材,写一首诗,表达你的思想感情。
不属于这里的人
碧蓝的天空
映衬着碧蓝的水
石碑下
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彩色的人群中
有着那夺目的黑色
那是我
那是我的衣服
我是不属于这里的人
看着不属于这里的人们
看着不属于这里的满目狼藉
我恨透了这样的美景
恨透了这里的人们
碧蓝的天空
映衬着碧蓝的水
我是属于这里的人
美丽是属于享受他们的人了
抱抱青瓜,你这首诗里表现出来的情感令人动容。
第三讲:“我觉得我应该为旅店操心”
作
业
❶ 读卡夫卡中篇小说《变形记》,体会其深刻思想及艺术特色;
❷ 在你的生命成长中,可曾经历过幻灭或者创伤、打击?你会将它比作什么呢?你将用什么形式的文字去形容你承受它或者走过它的过程?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体裁,字数不限,提交作业帖,与大家分享。
童话
窗外
闪着巨人的泪花
千千万万
无穷无尽
地面上
点着雨滴
圈圈
漾起波痕
无法抹平。
走吧
孩子
走出来吧
王子
撕毁手中的纸张吧
那已经不配成为书的书
穿过眼前的迷雾
踏上那铺满落叶的路
看着
灯光
像星光在迷雾中
一点——一点
这是白色的星空
感受雨滴穿过迷雾
在胸口
一滴——一滴
这是雨的国度
下个三天三夜吧。
下个三天三夜吗?
下个三天三夜啊!
让雨充斥大脑
让雨填满内心
堕落
化成水珠
诠释
同化和童话
雨停了
积水证明雨的存在
阻拦人们的黄色的警戒线
微笑的看着积水的脸
蒸发
消失
玩弄着笔的我
目睹着微笑的看着积水的脸的黄色的警戒线
在那以后
还是孩子的工作日
让雷响彻云霄吧
孩子呐喊
他只是想听到暴风雨中
稀稀拉拉
雨落下的
滴滴答答
多么优美的节奏
多么好听的声音
恍惚中
孩子像卖火柴的小女孩
飞到空中
这是窗外的哀愁
这是黑暗的深幽
这是童话
这是童话
青瓜的这首《童话》太美了!这是心中流淌的句子,这是少年动人的歌喉,淡淡的忧伤,复沓回环的节奏,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喟叹复喟叹!
第四讲:“晚秋已经开不出花来了”
作
业
❶ 读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套中人》《一个文官之死》《万卡》《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带阁楼的房子》,体会其深刻思想及艺术特色;
❷ 综合以上7篇(包括《迟开的花朵》)契诃夫短篇小说,以“初读契诃夫”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字数多者不限,提交作业帖,与大家分享。
怪诞与真实
——初读契诃夫
将契诃夫和卡夫卡相提并论,是我读契诃夫的第一想法。卡夫卡和契诃夫使我感兴趣的是两者的论述特点和角度的不同。
布洛德评价卡夫卡:“他想做一团火,但他却是一块透视苦难的冰。”卡夫卡的《变形记》、《桥》都有着或重或浅的幻想色彩,他将人变换为怪物,他不被文字的局限性所压抑,在他的笔下,一座座孤独特异的绝顶荒谬怪诞的高峰由有限的语言搭建。他的作品是幻想中涵盖着真实,夹杂着丝丝哀伤。
我读契诃夫时感受大不相同,看到《变色人》、《万卡》、《一个文官之死》,他的叙述是平淡的,更像上帝俯视苍生,文中蕴含的情感比卡夫卡文中的哲理性隐藏着更深,这样的文字不是用百度就可以理解的。
从表现的事物来看。卡夫卡表现的是生活,契诃夫反应的是社会:卡夫卡更倾向于“离开此地”这种充满哲学性的表达,契诃夫则表述的是日常社会,“对不起,大人,我打喷嚏溅到你身上了”。他用真实谱写了自己的最高准则。
从写作角度来看,卡夫卡将自己捣碎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作品里人物的身影,像他,又不是他,表现出来的形象重重叠叠,这是一种读者甚至于某些作者看得见而又摸不着,模模糊糊却又入木三分的真实。这是卡夫卡的独特性,但在契诃夫身上,又有着与卡夫卡的表现主义不一样的性质。契诃夫用上帝般的视角看这个世界,他的文字更像画外音,缓缓的传入画面中。《迟开的花朵中》他描绘了破落贵族家的处境,娓娓道来这家庭中的一个小姐的爱情悲剧。他反应社会、批判社会,又在推动社会,呼吁人们改变社会。他的文字没有鲁迅的那种如刀般的犀利,他也没有莎士比亚笔尖可见的悲剧,他只是写着剧本,用这个真实的世界作为自己写作的灵感。
契诃夫的文中,是没有真正可恨的人的。他反应的是社会,即使是无所事事,不讲道理的叶果鲁什卡;即便是那蠢笨,无可救药的伊万;即便是《变色龙》中的奥丘梅洛夫警官,再怎么可恨的,让人厌烦的嘴脸,都是存在过的。
在那同一时刻并存的,还是有老仆人尼基福尔对主人的同情和悯惜,有玛露霞对新生的追求,有医生对外在事物的舍弃,这也是社会上的一部分。
在契诃夫的上帝视角下,所有的一切都一览无余,包括他自己作为上帝所含有的情感,在这个社会中,其实没有一个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包括《牡蛎》中的我和我父亲,《苦恼》中的那位赶车夫,他们的忧伤是很少人才能去读懂的,但是读懂了又如何呢?改变不了的终究改变不了。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却无法靠一己之力改变世界,这就是人世间的悲哀。
相比较之下,契诃夫的世界是彩色的,但是他的世界是用画笔一种一种颜色涂抹而成的,卡夫卡的世界,只有红黄蓝,黑白灰,但是他的世界中,颜色可以混合,颜色可以交织,颜色可以创造。他们都是绘画师,但是两人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真实是荒诞的唯一解释,荒诞是真实的最好隐藏。
青瓜的作业自动升级了,从一个作家若干作品的对比上升到二个作家若干作品的对比。而且言之有物,分析的头头是道。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青瓜。这就是青瓜进步神速的原因啊,要想收获,必须要努力播种。
第五讲:“她就这样
度过了一代又一代”
作
业
❶ 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里,读一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如果你能读得进去,或者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是很喜欢,可以买来慢慢细读;
❷ 在你十几年的生活中,一定曾经看到或者听到过一些令你匪夷所思的人与事,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或者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或者一个看不透的人,一个说不清的故事……,请以这些故事为蓝本,赋予其意义,加上你的思考与感情,以《纪念x x x的XXX》为题,自选题材,自选角度,精心安排叙述方式,字数不限,提交作业帖,与大家分享。
纪念狂妄的他
他是我的小学同学。自从三年前毕业后,我就你没有听到过他的音讯。想起他,无非就几个词:大胆、狂妄,懒但又十分随和。
以上几个形容词是分别针对老师和同学而言的。从我的角度讲,他不算太坏,我们还玩得来,我们之间,可能只有成绩的差异吧。小学生,也不管这么多的。
不知几何时,他从一个学生变为了一颗毒瘤,老师经常骂他,因为他不交作业,上课不认真听,经常上课捣乱,那时候一个小学生可以干的坏事他都干了,不能做的,他也做了。
那节音乐课,老师再也忍受不了了,指着他的鼻子大骂道:“你来学校干嘛的?一天到晚在音乐课上看书。九年义务教育都过去一半了。你什么都没做在这边混日子,有什么用吗?”看着火冒三丈的老师。
他摔下书,走到窗边,与老师四目对视。缓缓地,在我们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他一只脚跨出了窗口。缓缓地,他一字一句地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就跳下去。”那种狂妄的声音是令人难忘的。在对老师的百依百顺中,这一声无非是晴天霹雳,炸响在我的耳边。
老师冷着眼,轻蔑地嘲讽道“你跳啊,跳下去啊。你不是很大胆吗,跳下去啊。”
他同样轻蔑,脸色铁青,稍稍犹豫了一下,将第二只脚也迈了出去,老师终于慌了,叫一个同学把他拉下来。在一番挣扎后,他瘫在地上,又瞬间爬起,大步走出教室,甩上门,留下的是一声“砰”余音绕梁,久久挥之不去。
三年后,我们之间没有联系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次同学们聊起了他,赞叹他那种逆反精神。
“这本来就是不对的。你们还这么崇尚他。”
“你懂什么,你不过是会在老师后面的马屁精。”
“你们这群人,迟早会受老师的排斥的。”
“那就排斥吧。”他还不是好好的。
最后这句话我没说出口。
青瓜的描写惊心动魄又恰到好处,没有过多渲染也无废话,最后的对话也耐人寻味。一篇小小的文章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带给人很多的思考。青瓜太棒了!
第七讲:“她毁了他的风筝”
作
业
❶ 复习中学综合读写课第一期第15讲《给爱的人自由》和第二期第7讲《爱》;
❷ 以下作业二选一:
重温毛姆短篇小说《万事通》(中二第六讲《美》)、《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中三第十讲《趣味》)、《风筝》(中四第七讲),并阅读其《简》、《插曲》、《信》三篇小说,体会其深刻思想及艺术特色,综合以上6篇,以“初读毛姆”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注意,不要写成情节复述。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听闻乃至亲历过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的家庭关系、爱情关系或友情关系?以其为素材,写一个与此相关的故事,要求人物形象饱满,情节逻辑清晰,自觉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不少于1000字;务必贴相关作业帖。
鱼线
一:钓鱼
“你必须这样,孩子,这样子才会有鱼上钩,你牵着鱼竿,不要动,看着那鱼线上的彩色的地方。看见没有,有鱼咬钩了,你就等一下,再提起来,知道了吗?”
“是的,爸爸。”麻木的声音柔弱的传来。
“你来一下我看看。”
“好的,爸爸。”
于是,在父亲的和蔼目光下,他拿起吊钩,战战兢兢地将鱼饵挂在尖锐的吊钩上,那寒光简直要刺瞎了他的眼睛。
他,从小就是优柔寡断的人,又不敢碰活物,像他的母亲。就连看到一只蚂蚁,母子二人都要绕道走。毫无疑问,他从小的每一件大事,小事,都是他的父亲帮忙做的决定。他对父亲的决定惟命是从。父亲让他去东,他从不去西。
提着没有鱼的空桶,走在路上,看着水花摇晃着溅出,多像鱼儿在扑腾啊。
“又去钓鱼啦。”他的邻居看着他笑眯眯地说。他低下头,嗯的很小声。“邻居和你打招呼呢,回答地大声点。”“嗯。”这次响亮地回答,让父亲满意的点点头。邻居已经走了,但是那种异样的眼光让他实在是受不了。那种锋利的像吊钩般的眼神划破了他的脸,划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
二:学校
“H,你怎么回事?为什么你身上总有一股鱼腥味?”
“我和我爸爸每一天早上都会去钓鱼。”
“钓鱼?就你。你这样的性格还会去钓鱼?打死我我都不信。”他的同桌,一个开朗的女孩,打趣着说,引起了一片附和。
三:钓鱼
“唉,H,你叫我们来这边是什么意思啊?”
“钓鱼啊。”
“你还真的会钓鱼啊。”
“对”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认真,这是他唯一会的东西了,他的父亲不让他打牌、玩游戏,钓鱼是最好的出路了。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像鱼钩,尽管可以有所收获,但是却总被别人牵着,牵着,拿起来,再甩出去。
“H,这怎么玩啊?”他的同桌D远远地叫他。他走过去,手把手的说:“你可以这样,我爸爸说的,鱼这样更容易咬钩,你看见,这样就会有鱼咬钩了,你就等一下,再提起来,可以了。”
他极力想扮演自己父亲这样的角色,但是他的性格注定当不了这样的父亲。
四:家中
“孩子,你去干嘛了?这么久都没回来。”
“和同学一起钓鱼。”
“哦,好的。”
“今天,我们去放风筝。”
啊,H想,我想扮演那只风筝。
青瓜把一个被以爱的名义来控制的唯唯诺诺的小孩写得灵动自然,超级赞!最后那句亮了全文,H的自我意识觉醒,一切都有了希望。
第八讲 :“我只见父亲哭过一次”
作
业
❶ 阅读厄普代克短篇小说《摩洛哥》、《守护人》、《诸神的笑声》、《父亲的眼泪》、《童年即景》5篇,体会其叙事艺术、主题思想;
❷以下作业二选一:
综合以上5篇,以“初读厄普代克”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自拟正题,自选角度,不少于1000字,注意,不要写成情节复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一个家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丰厚的历史,有的平淡,却自有酸辛,有的乏味,却暗流涌动,有的跳荡,却潜藏凄凉,有的明丽,却饱经风霜……和你的父母聊一聊你们的家族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生活你们十几年或几十年上百年的人生与历史,那些过往,刻下了什么模样?以其为素材,写一个人生故事,要求人物形象饱满,情感真挚自然,自觉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不少于1000字;务必贴相关作业帖。
平凡之路
——初读厄普代克
平凡地不再平凡,这就是我看《父亲的眼泪》的第一感受。若不是想到史老师的课有着不一样的深意,我不会去想到别的视角或者别的意思。一个普通人和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的一生,怀念自己的父亲是我的第一感受。但是那种怅惘,这种伤感,是可以体会但不能完全理解的,至少,我不行,
读厄普代克的文章,是有一种代入感的。能让我想到,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
在《摩洛哥》中,有一段特别片段在我大略看时就有着很深的同感。主角他们在萨菲闯红灯的那段,瞬间被我记住了。闯红灯,不从后果上来讲,其实不是很大的事情。同样,在被抄下车牌时,有一种很正常的慌张。这是最触动的地方,这里很平凡,“我”从温和到不这么温和,我满怀希望问自己的孩子他们所看到的信号灯的颜色,不停地担忧,不停地后怕与思考。尽管后来他们在战争中分散了,文章也是主要为了表达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怀恋,但是这种平凡的路径是令人所渴求的。
《守护人》中小李的家庭组成是守护人和小李。四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小孩不停担心自己的守护人是否会离自己而去。这不是杞人忧天。外婆的背驼了,手抖得越来越厉害,父亲的头发灰白了,母亲也发福了。这和我感觉很相像的。小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不停地担心自己亲人会在某一天离自己而去。事实上,从头开始,小李没有珍惜自己的守护人最好的时代,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否也处在这样的状态里。
这样的一瞬间,一个个的人物,一篇篇文章,都是一种永恒的瞬间。零落在厄普代克的脑子中的碎片组合在一起。几笔描绘出来的人物是平凡的,甚至没有闪光点,但是在无限的平凡中,平凡的生活就是那唯一的一处闪光点,我想到《平凡之路》中的人们,平凡之路中的人更多的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那些普通人的生活,但是路遥在笔下更加凸显了那些不平凡的地方。厄普代克更加凸显了那些最平凡的地方,生活的寻常之处。
生活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为了真实,为了每一个真实的人。
青瓜的文字很淡很“生活”,在平凡中散发着动人的光彩。
第九讲 :“没有任何人
记住了他的名字”
作
业
❶ 阅读蒲宁短篇小说《秋》、《寒秋》、《儿子》、《安东诺夫卡苹果》、《乌鸦》5篇,体会其叙事艺术、主题思想;
❷ 综合以上5篇,结合《从旧金山来的先生》(以及《牺牲品》),以“初读蒲宁”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1500的文学(读)评(后)论(感),自拟正题,自选角度,注意,不要写成情节复述。务必贴相关作业帖。
爱与真实,真实和人性
——初读蒲宁
老师布置的文集中,我最先看的《乌鸦》。朗读这篇文章时,我怀揣着一种强烈的反感: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父亲为了和儿子争夺一个女子而不惜拆散他们从而成全自己,为此他友善地命令自己的儿子外出度夏。同样我没有猜透这个结局,但是明白作者叙述开篇的意义,我一直认为儿子使用了“阴险毒辣”这样的词来讽刺自己的父亲,是很大的不肖。同时悲哀和无奈当然是有的。但是父亲最后和莉莉娅这算是爱吗?“我”和莉莉娅这算是爱吗?
爱一直是一个很高深的主题,也是蒲宁喜欢表现得一个主题。像《秋》中“我”和一有妇之夫的爱情故事,这不是被伦理关系所容纳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两人之间纯粹的爱情可以轻易将读者打动。
“明天?”“什么明天?”这两句话是充满着泪水的,两人之间的爱无关将来,当前的幸福值得久久回味。那张脸是苍白的,景物是昏暗的,反差强烈,在读者和主人公心中这一幕都应该且必定是永生的。
回到像乌鸦这般的父亲上来,照我的见解,我和父亲的矛盾确确实实是无法消除的,甚至两人之间的缝隙,连缝补都是困难的。一位美丽的女士,在父子两人之间,先爱上了儿子,就算是爱吧,他们之间确实有一段时间如火一般,互相凝视,不将放弃放在心上。但是一年后,她已经和父亲结为了夫妻。还记得她之前说了些什么?她抽泣着说:世界上没有力量将我们拆散了。但是现在她在舞台包厢却轻松自若地张望着。
爱依旧输给了真实,也许真实是比任何力量都强大的力量吧。真实面前,人性面前,亲情也不算什么东西。就像《寒秋》中所述说的,主人公没有按照曾经的答话,若父亲死去,她也会去死。当然她不会,这只是随口说说的罢了,一种作为玩笑的轻率回答罢了,我想她没有真正想过父亲会死去,当然换做每一个人都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所拥有的痛苦的生命的。接着,他所养育而成的侄子的女儿却对她自己毫无情意,这就是人性的悲哀,这种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令人愤怒的了。人性面前虚伪,人性背后是真实,虚伪和真实只隔了一层人性,并且这层人性利用真实构建了这种虚伪,讽刺至极。
其实,爱和真实是永恒的。死亡,确实这两者的最后归宿,所以这样的蒲宁最后还是要叙述死亡,还是要描写死亡吧。
青瓜,这篇写得略有些凌乱,主线不明显,而且,和作业题目有些不符,结合《从旧金山来的客人》,你文中却没有提及这篇文章。
建议再写此类文章,可以先选取一个角度,构思好再下笔,这样就会主线分明,写起来也会形散神不散。
第十讲:“我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
就是我逃离了那个地方”
作
业
❶ 阅读陈志武《为什么不投资中国》(《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p101)一文。
❷ 以下作业二选一(也可以两个都写):
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杰出公民》的电影评论(观后感),不少于1500字,不超过5000字,注意,不要写成情节复述!
取材现实生活,任选人称,确定主题,自拟题目,合理安排叙述手法,综合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写一篇小(故)说(事),讲述一个关于你的故乡的故事,不少于1500字,多者不限。
画中书
这是一部不一般的电影。
自头开始,我将我的所见都当作了事实,却在结尾发现这个故事是一个虚构的。不得不说,导演的安排是绝对细心的,主人公在书中写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感言,写出了导演真正想说的话吧。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应该叙述的话。作为一个笔下写出有价值的笔笔画画的人,这是一个逃避所谓俗世和所谓功名利禄的大家。
这部电影更应该称作为一本书,在书中,在充斥的黑暗中,除了主人公丹尼尔发出的稍稍耀眼的光芒,还有酒店里的拉米罗,他自己曾经的女友琳达,都是在夜晚飞舞的萤火虫,但你说的逃离就是逃离那些黑暗吧。但是萤火虫逃离黑暗就不会有人去关注,去注意他们了,对于太阳而言,也不过只是几只小虫罢了。
也许丹尼尔是月亮吧?可以发出或反射出自己的更耀眼光芒吧。这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丹尼尔他回去了黑暗,想白昼突然的转换,让他实在是受不住。尽管有先前虚伪的迎接,随后有着委婉的威胁,但是这样的过渡不足以使得一个浑身充满了光明的人完全投入黑暗,就像在《洞穴比喻》中,一个有理智的人是很难开导一直身处在洞穴中的人的。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在电影中,还有着更多的不同的人物。但是丹尼尔对不同的人物的不同态度可以很好地表明丹尼尔自己设置的自己的性格,和自己对待所谓的黑暗的瞎子们的不同态度。因为自己的善良使然,还是对我认为的道德绑架的坐轮椅的男孩和他的父亲给到的暗中的帮助。
但是这本书也许是真的。就像他在书中所讲的两兄弟的故事一样,丹尼尔胸口上的伤为什么不能证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呢?如果这就发生在身边,那黑暗中一丝灯光也许是亮起过的。那声在黑暗中的枪声也是炸响过的。那声在炸响后的令人生厌的祈祷也是存在过的。那么如此,我佩服丹尼尔的那种临危不乱。
这部电影就是一本画中书,这本画中书也是一部电影。讲述了人性,讲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趋势。
文章开门见山,这个头开得很好。第二段的叙述,青瓜有没有感脚比较啰嗦啊,认真读第三段,你发现问题了吗?还有文尾那句话——讲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趋势。——不明白你要表达何意。
有这么多问题,青瓜是不是很头疼啊,哈哈哈,史老师严格要求你,是希望你成长得更加坚实啊。
第十一讲:“多行不义必自毙,
子姑待之”
作
业
❶ 阅读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一文。
❷ 抄录本课三篇短文,并熟读之。
❸ 以文言形式,按照《介之推不言禄》的行文,语法句式对应(可略做调整),讲述一个小故事。例如:《王梓航不畏难》:金师开中学课,王梓航不畏难,难亦不困。(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题材自选,题目自拟,注意不要出现文言语法错误哦!提交作业贴。
青瓜妈妈
作业两篇:
红鸡冠啼于未时
除夕聚吾母家,吾母自外而至。母笑曰:“墙外一公鸡,冠色而大,汝三可往而观之。”吾三往而观之,冠红羽美爪利。叹之,观而返。
既而,闻鸡啼。
母曰:“鸡应啼于晨何以未时啼?”
父曰:“鸡未时啼,告知汝等可食点心也。”
母曰:“汝非鸡,焉知未时啼可食点心也?莫汝前世为鸡焉,乃知鸡所言?”
吾三人大笑,父母亦大笑。
儿女不陪护
一妇人住院,其儿女不陪护,陪护亦弗及。
邻床热闹,时有亲戚探望,携瓜果菜蔬,各色糕点,其女、婿亦时时在旁。
妇人曰:“吾之子三人,无一至矣,唯夫在矣。”
邻床对曰:“陪护者,非儿女而谁?汝夫年老体衰,不宜陪护。”
翌日,邻床之女携粥予父,妇人羡之。邻床之女对曰:“吾父食之不多,吾分汝粥,共食之。”
妇人分而食之。曰:“吾以生子,使养之,子多,若何?”
青瓜妈妈
作业好难呀,做不到按《介子推不言禄》的句式,但还是鼓起勇气交了。
青瓜作业:
颜回不畏险
春秋时期,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颜回索米,外出。
回既出,至一人家,立于口,大声喂曰:“有人在否?”
有一人应曰“在”,又一少冠男子出门喝曰“汝为谁?何事再此?”
回曰:“吾在此。尊师因故被困于陈蔡之田垄之间。食不果腹,望足下赐些许粮食以便尊师突围。”
男子曰“尊师若非为孔丘小儿?”
回曰:“正是在下尊师。”
男子曰:“孔丘小儿,在四处奔波,终一事无成,也罢,区区髙梁,拿去即可。”
遂,回终回。
啧啧啧,明白为什么青瓜进步神速了,除了有史老师的带领,青瓜自身的努力,还有给力妈妈的全力陪伴啊——陪写作业啊,不是只让孩子写作业,哇咔咔,简直太赞了。
内容我不点评,让家长和小朋友们来吧。
第十二讲:“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
业
❶ 比较阅读任溶溶、叶君健两个版本的安徒生《光荣的荆棘路》,认真复习《论文读写课》之4、5、6、8讲内容。
❷ 抄录本课两篇短文,并熟读之,学有余力者,推荐全文背诵。
❸ 任选两文之以下段落:
指南录:“呜呼!予之生也幸……名曰指南录“
五人墓:“嗟乎!大阉之乱……匹夫只有重于社稷也。”
以文言形式,按照原文的行文,语法句式对应(可略做调整),谈论一下你对于古今中外对比下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的看法与态度。题目自拟,注意不要出现文言语法错误哦!提交作业贴。
嗟呼!今四海稍安,人民富而能从容面对生死者,华夏之大,有几人哉?而古今视生死如常戏者不过两手之数耳,皆不过出生于茅屋之间,略通诗词大意,初晓死生之道,又有何处蹊跷哉?且虚名四起,死生亦在远近之间,不知何日降临也,既以无畏待之,无惧丝毫之威险。待改朝换代之时而隐居于山林,只有五指之数耳。
由是观之,古司马迁居天下之低位,一介史官而已,而受生死之困恼,不过出于使命也。身受宫刑而又为流言所玷污者,悲哉。今有史铁生半生坐于轮椅之上,在地坛观他人之行,悟死生之道,因出其母亲之爱矣。遂重振精神,提笔写作而名誉天下也。虽两者起因不同,却皆受身体残缺之苦,而悟生死之大道者。
前者悟自身使命,后者知自身之处境,而任自遨游在地坛中。两人皆视生死为寻常者矣。噫!死生亦大矣,又有何古今之差矣。
“古司马迁居天下之低位,一介史官而已。”这句话的描述并不准确,青瓜。还有,你的标题呢?
第十三讲:“我选择滚烫的人生”
作
业
❶ A、认真阅读史铁生《病隙碎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病隙碎笔1”(P1-51)内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试着梳理概括57节的内容。B、摘录《北野武的小酒馆》中打动你的语段,并写点评。
❷以下作业三选一,提交作业贴,不少于1000字,不超过3000字。
观看北野武电影《坏孩子的天空》,重读《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以“初识北野武”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角度不限。
认真阅读《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写一篇书评,题目自拟,务必包括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与思想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
假如你要写一本关于你自己的书,你打算分成几部分来写,为什么?请列一个详细到书名、章节目录的提纲,并写一篇自序或者后记,阐述自己这本书的编排缘由和写作目的。
坏孩子的天空,坏孩子的小酒馆
——初始北野武
北野武是一个很现实的导演。
在《坏孩子的天空》里,北野武用一种当事人回忆的方式,叙述这个故事。这和《阿甘正传》的叙事手法是很相像的。不同的是描述的对象,一个是较为励志的故事,一个是两个“问题少年”,这两个问题少年:阿胜和他的跟班信治。最令人泪目的是当年是问题少年的两个中年男子,像曾经那样坐着自行车看着曾经那怨恨的校园,信治笑着喊着说:“你们这群笨蛋,还在用功吗?”坐在后面的阿胜却反而说,你喊个什么。两人相视而笑。
我把这里看作是他们对校园的怀念,那曾经自己在校园挥霍的青春再也没有了。曾经自己所恨的,反而是自己所最珍惜的事,自己最后悔的事。两个中年男子的无奈微笑,是对自己过往的一种释然。对曾经那段练拳的时光的一种怀念,他们羡慕校园中的这种生活状态,即使他们曾经很讨厌它。
从宏观上看,北野武的叙述和逻辑线是很清晰的。在这本书中,这本《北野武的小酒馆》同样有着很清晰的逻辑线。联系身份上讲,北野武作为一个毒舌的漫才家、导演,他很认真地给我们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所有的事情都从心底全盘托出。其中初读时有着那令人不解的事情,比如说打孩子这件事情,但其实这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象征,只是给孩子的一个惩罚,为了防止孩子再犯所设下的类比吧。
总体上来叙述的话,两者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很明显的,在这本书里中的很多思想都在电影中的一个投影吧。比如说北野武讲到年轻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断地被一些歪理连篇的宗教所欺骗。在电影中其实是有所投影的,比如说关于喝酒,抽烟的细节,尽管在练习拳击的时候是戒烟戒酒,但是在别人的劝说下还是会忍不住喝一杯。大概就能稍稍看出了。
北野武是一个很独特的导演。
他选择了描绘坏孩子的世界,他选择了用天空来形容这片空间,而显然这片空间不是黑色的。这一片的世界是缤纷的,他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思考。他们为什么就是白痴,他们为什么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好坏其实是一个人自己定义的,对于自己而言,好坏是不同的,会长所说的,“你的朋友退出了,你也不用退出。”也是包含这个意思,对于不同人而言,拳击这项看似暴力的运动是有着不同意义的。对于阿胜而言,拳击是为了自己报仇防身,对于信治而言,拳击原本是为了跟随自己的大哥阿胜,后来却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并且为了这个天赋,也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坏孩子当然不只是局限于这两个人,同样在我们的身边其实这样的人有很多。坏孩子的生活也是彩色的,坏孩子的天空同样也是缤纷的。北野武在这个观点上,付出了很多心血,很多细节都是北野武自己的展现。
我总是在思考,北野武是不是这样的人。北野武在书中讲到的事情说,自己的人生是由自己的母亲规划的。但是他或许或多或少地向往去体验这样的生活吧,体验过,就有着自己新的尝试了。
坏孩子的天空,小酒馆,都是北野武的心中难以割舍的肉。坏孩子的天空,因为在黄昏中有着彩色的云,小酒馆,因为在小酒馆里有着无限的美食,和可以无限地谈天论地。
北野武是一个很异类的导演。
紧贴文题叙述是青瓜的一大特色,这说明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强哇!比较电影和书的内容,用心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还和《阿甘正传》进行了对比,棒棒哒。我读到青瓜的最后一句,误认为是下一部分的开始呢,因为你的文章结构如此,哈哈哈。
有句话没读懂——只是给孩子的一个惩罚,为了防止孩子再犯所设下的类比吧。——我猜你是打错字了。
第十四讲:“讲好的遗言也不要再变”
作
业
❶ A、重读史铁生《病隙碎笔》之“病隙碎笔1”(P1-51) ;B、重温中学一期《我与地坛》、《西西弗神话》两篇内容;C、(详见课上作业)。
❷ 关于信仰,你有什么观察、经历、体验、心得、思考、疑问和困惑乃至顾虑……请如实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少于1000字,多者不限,体裁不限,提交作业贴。
人活着,总该信些什么
一个人的信仰或多或少是应该也是必须所存在的。
曾几何时,我自己骄傲地大声宣布过自己要完全只相信自己,我不相信任何东西;曾几何时,我听见别的小孩自豪地说:“我只信自己,我不信什么宗教。”旁边的大人骄傲地鼓着掌,赞叹道“太棒了,以后这孩子一定有出息。”这就是大人最常见的误导,这些大人和我一样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绝望,也没有经历过当自己已经无法相信的时候,所以这种误导的话是实在让人无奈的。
人活着,总该信些什么。
拿《面对巨人》中的人物来说,陷入绝境的不仅是教练泰勒,更是那个被束缚住翅膀的老鹰队。教练泰勒他已经到无法靠自己的地步了,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是完全没有选择权的,如果是我,这是很难抉择的事情!在进退两难中,祈祷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一个半佛教徒,虽然我只有在自己实在无力解决的时刻,才会想到自己的宗教,只有在自己控制不住地时候,才会去念叨这至高无上的佛祖。但是,这也算是我的信仰,尽管我不食斋,但是我皈依过。尽管我不曾虔诚地五体投地,但是我对自己所信奉的宗教有着尊敬和敬畏。所以人活着,总该信些什么,在黑暗中,祈祷总比束手就擒要来的靠谱。
一个人的信仰,不一定代表宗教,也不一定意味着神灵。
史铁生在文章里经常谈论上帝,但是他不是一个基督徒。这个上帝和基督的父亲没有关系。不过是名称相同,都有着无限的神力罢了。他指的上帝,不过是一种泛指。再者说在英文中,god翻译成中文便是神或者上帝,可见两者的能力是有着相似之处的。说起信仰,并不只局限于基督教,佛教以及伊斯兰教,可以给自己希望的东西也能是单纯的神,是道教中的道士,仙人,不同的信仰的实际作用与职责相通,为什么不能作为自己的信仰呢?宗教不过是一种传播广泛,信仰者数量较为多的集合体。信仰,为什么就是意味着宗教呢?信仰为什么意味着相信神呢?我认为即使是无神论者,也是同样可以拥有着自己的信仰的。
相反那些口口声声夸耀自己只信自己的成年人及青年人,才是最可怕的人。我认为的。因为在这些人之中,总会有人在绝境中放弃了自己,放弃自己并坚持着自己的观念,这和欺骗自己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放弃自己的信仰,等于放弃自己本身。
自己的信仰在自己心中是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放弃自己的信仰,等于放弃自己本身。自己困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被自己放弃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拯救自己的了。像在《骆驼祥子》最后的情节,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希望,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这其实不怪他,因为祥子在那片黑暗中散发了很多很光芒,在自己的灯熄灭之前,他曾经用自己的善良去照亮他人。
最终这还是无用功,最后放弃了信仰,放弃了希望的他,还是为了那一两块钱而露出自己满嘴的黄牙。信仰还是一个人自己最后的自我疗伤,自身最重要的还是信仰的存在。
信仰,我觉得比起希望,更近似于依靠。
信仰,可以理解为自己在悬崖深处的一个位置。记得小时候,一发烧就会梦到自己跌入万丈深渊,在绿叶的指引下慢慢向上爬,在梦中永远是一片黑暗也没有一片光明,但是这绿叶能停靠我,有时还有着潺潺的水,不停地撞击着石头,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病人的脑海中有着这些让人留恋的美景。
信仰并不是说是自己活下来的希望,而是在困境的依靠,休息一下,冷静一下而已。
不要抱太大的功利心。但是人活着,总应该信些什么。
“在自己的灯熄灭之前,他曾经用自己的善良去照亮他人。”
——如果有信仰,无论他遭遇什么,他的这盏灯也不会熄灭。这就是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区别,这就是青瓜的“人活着,总应该信些什么”的真正涵义吧。
“放弃自己的信仰,等于放弃自己本身。自己的信仰在自己心中是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放弃自己的信仰,等于放弃自己本身。自己困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被自己放弃的话,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拯救自己的了。”
——这段话可以再凝练一些,青瓜修改一下。
此文显示出了同时听两个系列课程的优势,哈哈哈!对!青瓜此文论据之一,电影《面对巨人》是"从小学读到大学"系列第四期的最后一讲。学以致用,子之谓也
第十五讲:“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
也读一本大书”
作
业
❶喜马拉雅上听史老师讲的沈从文音频,重读《从文自传》正文,在此基础上,重读“沈从文的三个讲演”与“我怎么写起小说来”,比较其中幽微的差异并寻找其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再结合巴金的《怀念从文》、沈虎雏的《团聚》,细细体会个中滋味,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多者不限,文中如有援引资料,请务必详细注明出处。
史老师——中外文学名家讲读之沈从文:
❷ 是时候该去从头复习中学课了,请从第一期开始,也别忘了《论文读写课》,特别是准备考试的人,不妨把“教你读懂古诗词”系列,考前重听一遍。
平淡的情感,倔强的精灵
我一直很喜欢汪曾祺。因为他,我第一次知道了沈从文。
沈从文的文字中,有着一种倔强,他不像史铁生,笔下有一种豁达。当然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的人。残疾造就了史铁生,文革造就了史铁生。其实史铁生并没有因文革而改变自我,但是在文革中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时刻:
胆小者向后飞速躲闪,摔的一头灰泥也不敢大声叫嚣,全然没有自己曾经的嚣张;无畏者即使被绊脚绳绊倒也可以蔑视地看向这根令人畏惧的绳子,终于展现出了自己曾经不曾释放的骄傲。
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人。在巴金的文字里,“我也看见他倒了又站起来,一直勤奋地工作。最后他被迫离开了文艺界。”在文艺界,他创作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总的来说,也为中国文物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功效。果然,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同时,沈从文是很有人情味的人。他自己集坚韧和善良于一身,沈从文为了自己读者期待,不惜通宵赶稿,为了文革中自己好友的安全,不惜自己到处奔跑。沈从文自己是不怕所谓的坎坷的,像上面讲的他即使自己倒了也可以自己爬起来,但是好友倒了,即使受伤也是舍不得的。就因为这一件件事,巴金对沈从文夫妇除了好感只有好感,“我们谈起你,觉得在朋友中待人最好、最热心帮助人的只有你,至少你是第一个。”这在文人之间,也是很高的评价了。
沈从文在文章里的那种单纯的思虑,有一个很重心的点。家乡给他所带来的,并不是平常所具有的那种乡愁,而是以一种勇气和信念所诞生的。这样的文字,是一具雕塑,就像快乐王子一样,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他的文字,是自己沈从文的雕塑。在《湘行散记》中,并不是只有所谓的xx,其实这种家乡的代入感,不知是自己来到了梦幻中的家乡,还是家乡重回了自己的梦境的旅途。
沈虎雏也将这种写法做到了另一个极致,在《团聚》这篇组文中,文章之中也会有一个很标志的点,比起团聚,我更觉得是虎雏自己的成长,正如最后一节里,孩子最后的那一条路却找不到那个人,那个自己的回忆的身影。我联系到了《背影》里的,那道身影,同是一个割舍不下的人,《团聚》里,两个人影是重合的,另一个,两个人影是分离的。这种灵魂的对话,背影的交流,情感也是遮掩不出的喷涌而出。
这是一只精灵,这是一对精灵父子,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就是完美的。
从这点看来,汪曾祺很好的学习了他的老师。
艾玛,青瓜的最后一篇作业,肯定没有认真修改,写沈从文先要学习他反复修改文章的精神啊。
来来来,青瓜,看这句——终于展现出了自己曾经不曾释放的骄傲。——看到问题了吗?还有这句——在文艺界,他创作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总的来说,也为中国文物研究做出了自己的功效。——你能在这句话里找出几处错误?再看这句——沈从文为了自己读者期待,不惜通宵赶稿。——看看能读通顺吗?后面还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自己到文中去找并修改。
还有一些用词欠妥、表达不太准确的地方,以及,有错别字。就不再一一举例了。不过,你这篇文章真是匠心独具,从自己熟悉的沈从文的学生起笔,且首尾进行了呼应,其意何在?莫非是要再续写一篇汪氏之论文乎?唔,吾拭目以待之!
读完这个男孩子的文章,重新思考他的网名,我好像发现了一个秘密:当他最后,为自己取名“青瓜”的时候,他已经懂得了深藏的蓝田美玉之所以最终会被人发现的原因,他正在坚忍地一步一步地,攀向自己心灵世界的峰巅!
延展阅读
请上下滑动
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害怕语文的孩子热爱上语文?
苏州初二乐乐妈: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购课指南
●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第五期: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第五期:你永远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诗词课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